咨询热线:400-166-0800 010-68656355 010-68660760 010-68638697
在职业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远离职业安全感和社会价值标尺。首先坚持自己的价值排序,搞清楚自己想要的价值观。我遇到这样一个学生,他是学酒店与会展管理的,在实习和工作中发现自己更喜欢与人打交道,喜欢受到客人和同事们的认可,喜欢帮助到顾客,为他们解决问题的感觉。于是想到应该去从事企业咨询、HR或者职业规划师。我对于他的这个想法非常支持。只要用力追,能追上你爱的职业的。
其次就是破除职业安全感。每个人的安全区域都会存在,而且安全区域旁有个延展区,延展区旁边有个恐慌区。现代心理学认为,安全区、延展区和恐慌区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三个阶段。安全区使我们熟悉的,得心应手。延展区里面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没有涉足的领域,充满新鲜的事物。恐慌区,在这个区域人会感到忧虑和恐惧,比如从事一些很有挑战的事情,如极限运动,对于某些人公众演讲也算。
如果要突破个人的安全区域,则需要从安全区域跳到延展区,甚至再到恐慌区。这种改变就是要求一个人改变习惯,逃离安全区、进入延展区和恐慌区,形成新的安全区。并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。比如我在刚入大学时很怕对这公众讲话,记得大学的第一次班会自我介绍的时候差点将个人信息都介绍错了,因为太紧张和恐慌。因为不选择公众讲话就是我当时的安全区,但慢慢地接触很多人,参加很多校园工作,有时候自己不得不当着公众讲话,这个时候开始需要进入延展区和恐慌区,然后一直持续的紧张、痛苦、难受······随着尝试的多了,自己也会学习一些技巧,也会精心的准备,慢慢地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些小进步,也会得到一定的肯定,慢慢也就更加自信了!此后,当然我的安全区域扩大了,即以后在公众面前讲话也会是一种享受了,比如我现在很喜欢讲课,和学生分享。因此,自己能体会到要突破自己的安全区才能获得更多的改变和成长。突破安全区就必须做一些小小的冒险和尝试,不断地积累自信和势力,最后安全区域就越来越大。
最后,就是多关注事情的过程而非只是结果,慢慢就会减少急功近利心态。一旦有了“能想到的预期和及结果”的模式,这样的人就会陷入害怕和恐惧的境地。同时对自己的付出表示不值,因此会不那么努力,结果更加不理想,没有达到自己要求,于是更加怀疑自己的付出,于是形成恶性循环的心态。所以不要过分预测和看重结果,看的越清晰,越没有价值!真正的幸福感来源于投入的过程,更是获得结果的这个过程。